教育部劃定國小必須鞭策本土說話教授教養,但成效不彰翻譯文化部日前通知佈告國度說話發展法草案,明定「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說話進修之機遇」,將母語教授教養提早至幼兒園。草案估計於下個會期送進立法院審議,將是台灣母語教育的重大變革翻譯
全球化時期,很多幼兒背負家長壓力學習英語,如今還要加入母語一項,學習壓力會不會太大?
邱乾國指出,幼兒園的母語教學和國小分歧,首要採「沉醉式講授」─用遊戲、聽故事、聽童謠等體式格局,讓孩子自然而然親近母語;也不像國小的本土說話課程,有固定教材與授課時數,相信不會造成幼兒學習壓力翻譯
至於鞭策母語講授衍伸的師資問題,丁曉菁默示,文化部將與教育部協商,但願教育部指點並協助各大專校院培養所需的國度說話師資。
丁曉菁也說,此一立法的原意是「保障權力」,而非「強迫進修」;立法也偏向「多一項選擇」,而非強迫劃定進修。她指出,幼兒園學習母語是延續家庭中的母語情況,並非學習一個全新的說話,和學英語的壓力分歧。
邱乾國則說,幼兒園所需的「沉醉式母語教學」體例和國小分歧,未必須要專門師資或專業認證。今朝不偏向比照國小的本土說話教學,要求幼教人員具有母語教學認證。關於幼兒園的母語師資培育體式格局,將來還會再研究計議。
文化部推動國度語言成長法,3月起陸續舉辦7場公聽會,據此擬定草案。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指出,經7場次公聽會所蒐集的民意,皆默示幼兒的語言教育是「黃金學習期」,應多方進修其母語或相關國度語言翻譯文化部上周一(3日)上彀公告國度語言發展法草案,月底將舉辦最後一場公聽會批改定案,提送行政院審查,再送入立法院審議。
根據此一草案第2條劃定,「國家說話」指「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說話及台灣手語」。草案第8條則規定,「中心教育主管機構及直轄市、縣(市)主管機關,應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說話學習之機遇翻譯」
對此,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透露表現樂觀其成。他指出,國教署已嘗試鞭策不少「沉醉式母語講授幼兒園」,按照幼兒園地點區域的首要族群鞭策母語講授,包括原民語、客語等,立法後將「做更多」。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14/2572531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萬國翻譯公司02-23690931